2023-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赛项规则(演唱类)
独唱
1. 组别:小学低年级组(1-2年级)、小学中年级组(3-4年级)、小学高年级组(5-6年级)、初中组、高中组(含中专、职高)。
2. 参赛人数:1人。
3. 指导教师:1人(可空缺)。
二、报名
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“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”微信公众号规范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,审核通过后具有参加初赛的资格。
三、赛制
(一)初赛
1. 形式: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指定竞赛平台答题,限1次答题机会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知识累积。
2. 题型:音乐素养基础客观题,包括但不限于音乐理解、音乐感知、音乐听辨、中外音乐史、音乐常识、基础乐理、中国古诗词赏析等。
3. 时长:限时30分钟/组别。
4. 评比:系统自动评分,根据得分进行排名并产生入围复赛的选手,若得分相同,用时少者排名靠前。
(二)复赛
1. 形式:入围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所在赛区选拔,旨在考察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演唱能力。
注:如所在赛区无协办单位,入围选手须通过大赛官网在线提交作品视频。
2. 要求:完整演唱一首自选歌曲,唱法不限、风格不限、伴奏不限,限时5分钟以内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复赛奖项及入围全国决赛的选手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演唱音准 |
完整演唱作品,音调、音高、节奏、强弱准确。 |
30.0分 |
演唱音色 |
音色优美,旋律流畅,富于变化。 |
30.0分 |
演唱技巧 |
演唱姿态正确,合理运用呼吸、共鸣,咬字吐字清晰、准确,细节处理得当。 |
30.0分 |
情感表达 |
真挚、热情,富有感情地演唱;准确表达歌曲的主题思想;适当采用与作品风格内容相适宜的姿态、动作、表情。 |
10.0分 |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。
(三)全国决赛
1. 形式:入围选手现场背谱完整展演一首自选歌曲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。
2. 伴奏:入围选手在线回执时须一并提交参赛作品音频伴奏(无伴奏无需提交),MP3或WAV格式。
注:仅限高中组使用钢琴伴奏,组委会提供现场伴奏用钢琴。
3. 时长:限时5分钟以内。
4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全国决赛奖项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演唱音准 |
完整演唱作品,音调、音高、节奏、强弱准确。 |
30.0分 |
演唱音色 |
音色优美,旋律流畅,富于变化。 |
25.0分 |
演唱技巧 |
演唱姿态正确,合理运用呼吸、共鸣,咬字吐字清晰、准确,细节处理得当。 |
25.0分 |
情感表达 |
真挚、热情,富有感情地演唱;准确表达歌曲的主题思想;适当采用与作品风格内容相适宜的姿态、动作、表情。 |
15.0分 |
舞台风貌 |
舞台表现自然大方,具备基本礼仪。 |
5.0分 |
注:选手准备完毕后,评委示意“开始”即计时,超时叫停但不扣分。 |
5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。
四、其他
1. 每人限参加1个赛项,严禁重复、虚假报名。
2. 参赛组别确定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(教委、教育厅、教育局)认定的选手所属学段为准,不得跨组别参赛。
3. 参赛作品须未公开发表过,如涉及抄袭、侵权,将取消作品评比资格并由参赛选手承担一切法律责任。
4. 凡提交的参赛作品一律不予退还,并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对作品拥有使用、展示和传播的权利。全国组委会拥有展演所有音像的广播、电视、信息网络传播权。
2023-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赛项规则(演唱类)
合唱
1. 组别:小学组、中学组(含初中、高中、中专、职高)。
2. 参赛人数:12-30人/团队。
3. 指导教师(兼指挥):1人。
二、报名
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“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”微信公众号规范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,审核通过后具有参加初赛的资格。
三、赛制
(一)初赛
1. 形式: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指定竞赛平台答题,限1次答题机会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知识累积。
2. 题型:音乐素养基础客观题,包括但不限于音乐理解、音乐感知、音乐听辨、中外音乐史、音乐常识、基础乐理、中国古诗词赏析等。
3. 时长:限时30分钟/组别。
4. 评比:系统自动评分,取团队成员的平均分为最终得分,根据最终得分进行排名并产生入围复赛的团队,若最终得分相同,团队成员平均用时少者排名靠前。
(二)复赛
1. 形式:入围团队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所在赛区选拔,旨在考察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演唱能力。
注:如所在赛区无协办单位,入围团队须通过大赛官网在线提交作品视频。
2. 要求:完整演唱一首自选歌曲,唱法不限、风格不限、伴奏不限,限时8分钟以内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复赛奖项及入围全国决赛的团队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演唱发音 |
音调、音高、节奏、强弱准确;与指挥动作配合协调默契。 |
25.0分 |
演唱音色 |
音色优美,旋律流畅,富于变化,声音统一和谐。 |
20.0分 |
演唱技巧 |
合理运用呼吸、共鸣,咬字吐字清晰、准确,细节处理得当。 |
20.0分 |
声部设计 |
两个及以上声部,声部之间有明显区分,各自具有典型表现特征,配合默契。 |
15.0分 |
情感表达 |
真挚、热情,富有感情地演唱;准确表达歌曲的主题思想;适当采用与作品风格内容相适宜的姿态、动作、表情。 |
15.0分 |
舞台风貌 |
团队朝气蓬勃,演出服装洁净整齐。 |
5.0分 |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。
(三)全国决赛
1. 形式:入围团队现场背谱完整展演一首自选歌曲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。
2. 伴奏:入围选手在线回执时须一并提交参赛作品音频伴奏(无伴奏或钢琴伴奏无需提交,组委会提供现场伴奏用钢琴),MP3或WAV格式。
3. 时长:限时8分钟以内。
4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全国决赛奖项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演唱发音 |
音调、音高、节奏、强弱准确;与指挥动作配合协调默契。 |
25.0分 |
演唱音色 |
音色优美,旋律流畅,富于变化,声音统一和谐。 |
20.0分 |
演唱技巧 |
合理运用呼吸、共鸣,咬字吐字清晰、准确,细节处理得当。 |
20.0分 |
声部设计 |
两个及以上声部,声部之间有明显区分,各自具有典型表现特征,配合默契。 |
15.0分 |
情感表达 |
真挚、热情,富有感情地演唱;准确表达歌曲的主题思想;适当采用与作品风格内容相适宜的姿态、动作、表情。 |
15.0分 |
舞台风貌 |
朝气蓬勃,演出服装洁净整齐;指挥手势准确,姿势优美,节奏分明,能充分带动演唱者情绪。 |
5.0分 |
注:团队准备完毕后,评委示意“开始”即计时,超时叫停但不扣分。 |
5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。
四、其他
1. 每人限参加1个赛项、1个团队,严禁重复、虚假报名。
2. 参赛组别确定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(教委、教育厅、教育局)认定的选手所属学段为准。
3. 参赛选手可同校组队参赛,亦可地级市内跨校组队参赛;不得跨组别参赛,不得跨省、跨地级市组队报名参赛。
4. 参赛作品须未公开发表过,如涉及抄袭、侵权,将取消作品评比资格并由参赛选手承担一切法律责任。
5. 凡提交的参赛作品一律不予退还,并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对作品拥有使用、展示和传播的权利。全国组委会拥有展演所有音像的广播、电视、信息网络传播权。
2023-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赛项规则(戏剧类)
戏曲表演
1. 组别:小学组、中学组(含初中、高中、中专、职高)。
2. 参赛人数:1人。
3. 指导教师:1人(可空缺)。
二、报名
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“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”微信公众号规范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,审核通过后具有参加初赛的资格。
三、赛制
(一)初赛
1. 形式: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指定竞赛平台答题,限1次答题机会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知识累积。
2. 题型:音乐素养基础客观题,包括但不限于音乐理解、音乐感知、音乐听辨、中外音乐史、音乐常识、基础乐理、中国古诗词赏析等。
3. 时长:限时30分钟/组别。
4. 评比:系统自动评分,根据得分进行排名并产生入围复赛的选手,若得分相同,用时少者排名靠前。
(二)复赛
1. 形式:入围选手须通过大赛官网在线提交作品视频,旨在考察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表演能力。
2. 要求:录制一段相对完整的自选剧目,剧种不限、伴奏不限、道具不限、妆发不限,限时5分钟以内,作品视频为MP4格式或AVI格式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复赛奖项及入围全国决赛的选手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戏韵声腔 |
符合行当的声音韵味、行腔规范、程式节奏标准。 |
35.0分 |
演唱技巧 |
合理运用气息,吐字发音清晰、准确,唱、念细节处理得当。 |
35.0分 |
体态功法 |
突出与行当、作品风格内容相符合的“手、眼、身、法、步”等体态功法。 |
20.0分 |
情感表达 |
真挚、热情,富有感情地表演;准确表达剧目的主题思想和情绪内涵;具有舞台感染力。 |
10.0分 |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。
(三)全国决赛
1. 形式:入围选手现场展演一段相对完整的自选剧目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。
2. 伴奏:入围选手在线回执时须一并提交参赛作品音频伴奏,MP3或WAV格式。
3. 时长:限时5分钟以内。
4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全国决赛奖项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戏韵声腔 |
符合行当的声音韵味、行腔规范、程式节奏标准。 |
35.0分 |
演唱技巧 |
合理运用气息,吐字发音清晰、准确,唱、念细节处理得当。 |
35.0分 |
体态功法 |
突出与行当、作品风格内容相符合的“手、眼、身、法、步”等体态功法。 |
20.0分 |
情感表达 |
真挚、热情,富有感情地表演;准确表达剧目的主题思想和情绪内涵;具有舞台感染力。 |
10.0分 |
注:选手准备完毕后,评委示意“开始”即计时,超时叫停但不扣分。 |
5. 其他:自带道具、妆发和演出服。
6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。
四、其他
1. 每人限参加1个赛项,严禁重复、虚假报名。
2. 参赛组别确定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(教委、教育厅、教育局)认定的选手所属学段为准,不得跨组别参赛。
3. 参赛作品须未公开发表过,如涉及抄袭、侵权,将取消作品评比资格并由参赛选手承担一切法律责任。
4. 凡提交的参赛作品一律不予退还,并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对作品拥有使用、展示和传播的权利。全国组委会拥有展演所有音像的广播、电视、信息网络传播权。
2022-2023学年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赛项规则(戏剧类)
舞台剧表演
1. 组别:小学组、初中组、高中组(含中专、职高)。
2. 参赛人数:2-5人/团队。
3. 指导教师:1人(可空缺)。
二、报名
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大赛官网(www.qgmlc.com)规范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,审核通过后具有参加初赛的资格。
三、赛制
(一)初赛
1. 形式: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大赛官网进行线上答题,限1次答题机会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知识累积。
2. 题型:音乐素养基础客观题,包括但不限于视唱、听辨、中外音乐史、中国古诗词赏析等。
3. 时长:限时30分钟/组别。
4. 评比:系统自动评分,取团队成员的平均分为最终得分,根据最终得分进行排名并产生入围复赛的团队,若最终得分相同,团队成员平均用时少者排名靠前。
(二)复赛
1. 形式:入围团队须登录大赛官网提交作品视频(视频相关说明另行通知),限1次提交机会,旨在考察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表演能力。
2. 要求:限音乐剧,表演一部或一段相对完整的自选剧目,风格不限、伴奏不限,限时10分钟以内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复赛奖项及入围全国决赛的团队。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剧目编排 |
主题突出,结构严谨,剧情设定符合逻辑,人物关系明确。 |
15.0分 |
演唱音准 |
音调、音高、节奏、强弱准确。 |
30.0分 |
演唱技巧 |
演唱姿态正确,合理运用呼吸、共鸣,咬字吐字清晰、准确,细节处理得当。 |
25.0分 |
演唱音色 |
音色优美,旋律流畅,富于变化。 |
20.0分 |
舞台表现 |
舞台肢体动作、语言表达、表情情绪生动准确,表演节奏张弛有度,选手之间配合默契。 |
10.0分 |
(三)全国决赛
1. 形式:入围团队现场展演一部或一段相对完整的自选剧目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。
注:音频伴奏(大赛官网提交,MP3或AVI格式),自带道具、妆发和演出服。
2. 时长:限时10分钟以内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全国决赛奖项。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剧目编排 |
主题突出,结构严谨,剧情设定符合逻辑,人物关系明确。 |
15.0分 |
演唱音准 |
音调、音高、节奏、强弱准确。 |
30.0分 |
演唱技巧 |
演唱姿态正确,合理运用呼吸、共鸣,咬字吐字清晰、准确,细节处理得当。 |
25.0分 |
演唱音色 |
音色优美,旋律流畅,富于变化。 |
20.0分 |
舞台表现 |
舞台肢体动作、语言表达、表情情绪生动准确,表演节奏张弛有度,选手之间配合默契。 |
10.0分 |
注:团队准备完毕后,工作人员口令示意“开始”即计时,超时叫停但不扣分。 |
四、其他
1. 每人限参加1个赛项、1个团队,严禁重复、虚假报名。
2. 参赛组别确定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(教委、教育厅、教育局)认定的选手所属学段为准。
3. 参赛选手可同校组队参赛,亦可地级市内跨校组队参赛;不得跨组别参赛,不得跨省、跨地级市组队报名参赛。
4. 复赛作品视频须未公开发表过,如涉及抄袭、侵权,将取消作品评比资格并由参赛选手承担一切法律责任。
5. 凡提交的参赛作品一律不予退还,并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对作品拥有发行权、展览权、放映权、广播权和传播权等。
五、赛项咨询
刘老师 杨老师 010-87663791
2023-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赛项规则(演奏类)
民族乐器独奏
1. 组别:小学低年级组(1-2年级)、小学中年级组(3-4年级)、小学高年级组(5-6年级)、初中组、高中组(含中专、职高)。
2. 参赛人数:1人。
3. 指导教师:1人(可空缺)。
二、报名
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“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”微信公众号规范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,审核通过后具有参加初赛的资格。
三、赛制
(一)初赛
1. 形式: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指定竞赛平台答题,限1次答题机会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知识累积。
2. 题型:音乐素养基础客观题,包括但不限于音乐理解、音乐感知、音乐听辨、中外音乐史、音乐常识、基础乐理、中国古诗词赏析等。
3. 时长:限时30分钟/组别。
4. 评比:系统自动评分,根据得分进行排名并产生入围复赛的选手,若得分相同,用时少者排名靠前。
(二)复赛
1. 形式:入围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所在赛区选拔,旨在考察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演奏能力。
注:如所在赛区无协办单位,入围选手须通过大赛官网在线提交作品视频。
2. 要求:限使用下列分类中的一件乐器,无伴奏完整演奏一首自选曲目,风格不限,限时5分钟以内。
拉弦乐器:胡琴、马头琴。
弹拨乐器:古筝、古琴、琵琶、三弦、阮、柳琴、月琴、扬琴。
吹管乐器:笛箫、唢呐、笙、葫芦丝。
打击乐器:五音排鼓、中国大鼓80cm、花盆鼓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复赛奖项及入围全国决赛的选手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作品难度 |
乐曲曲谱复杂程度与演奏技巧难度。 |
10.0分 |
演奏音准 |
完整演奏作品,音调、音高、节奏、强弱、情绪准确。 |
25.0分 |
演奏音色 |
音色优美,旋律流畅,富于变化。 |
25.0分 |
演奏技巧 |
演奏姿势正确,演奏技法规范,细节处理得当,充分表达作品内涵。 |
25.0分 |
情感表达 |
真挚、热情,富有感情地演奏;准确表达乐曲的主题思想;适当采用与作品风格内容相适宜的动作、表情。 |
15.0分 |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。
(三)全国决赛
1. 形式:入围选手现场背谱无伴奏完整展演一首自选曲目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。
注:组委会仅提供现场演奏用五音排鼓、中国大鼓80cm、花盆鼓,其他乐器自备。
2. 时长:限时5分钟以内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全国决赛奖项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作品难度 |
乐曲曲谱复杂程度与演奏技巧难度。 |
10.0分 |
演奏音准 |
完整演奏作品,音调、音高、节奏、强弱、情绪准确。 |
25.0分 |
演奏音色 |
音色优美,旋律流畅,富于变化。 |
25.0分 |
演奏技巧 |
演奏姿势正确,演奏技法规范,细节处理得当,充分表达作品内涵。 |
20.0分 |
情感表达 |
真挚、热情,富有感情地演奏;准确表达乐曲的主题思想;适当采用与作品风格内容相适宜的动作、表情。 |
15.0分 |
舞台风貌 |
舞台表现自然大方,具备基本礼仪。 |
5.0分 |
注:选手准备完毕后,评委示意“开始”即计时,超时叫停但不扣分。 |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。
四、其他
1. 每人限参加1个赛项,严禁重复、虚假报名。
2. 参赛组别确定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(教委、教育厅、教育局)认定的选手所属学段为准,不得跨组别参赛。
3. 参赛作品视频须未公开发表过,如涉及抄袭、侵权,将取消作品评比资格并由参赛选手承担一切法律责任。
4. 凡提交的参赛作品一律不予退还,并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对作品拥有使用、展示和传播的权利。全国组委会拥有展演所有音像的广播、电视、信息网络传播权。
2023-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赛项规则(演奏类)
西洋乐器独奏
1. 组别:小学低年级组(1-2年级)、小学中年级组(3-4年级)、小学高年级组(5-6年级)、初中组、高中组(含中专、职高)。
2. 参赛人数:1人。
3. 指导教师:1人(可空缺)。
二、报名
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“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”微信公众号规范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,审核通过后具有参加初赛的资格。
三、赛制
(一)初赛
1. 形式: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指定竞赛平台答题,限1次答题机会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知识累积。
2. 题型:音乐素养基础客观题,包括但不限于音乐理解、音乐感知、音乐听辨、中外音乐史、音乐常识、基础乐理、中国古诗词赏析等。
3. 时长:限时30分钟/组别。
4. 评比:系统自动评分,根据得分进行排名并产生入围复赛的选手,若得分相同,用时少者排名靠前。
(二)复赛
1. 形式:入围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所在赛区选拔,旨在考察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演奏能力。
注:如所在赛区无协办单位,入围选手须通过大赛官网在线提交作品视频。
2. 要求:限使用下列分类中的一件乐器,无伴奏完整演奏一首自选曲目,风格不限,限时5分钟以内。
键盘乐器:钢琴、手风琴、单排键电子琴、双排键电子琴。
弦乐器:小提琴、中提琴、大提琴、低音提琴、竖琴。
管乐器:小号、圆号、长号、大号、长笛、单簧管、双簧管、大管、萨克斯。
打击乐器:爵士鼓、马林巴、小军鼓、非洲鼓。
流行乐器:吉他、电吉他、电贝司、尤克里里。
注:限爵士鼓、非洲鼓、电吉他、电贝司可使用音频伴奏,伴奏中不得出现比赛乐器的原曲和节拍器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复赛奖项及入围全国决赛的选手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作品难度 |
乐曲曲谱复杂程度与演奏技巧难度。 |
10.0分 |
演奏音准 |
完整演奏作品,音调、音符、节奏、强弱、情绪准确。 |
25.0分 |
演奏音色 |
音色优美,旋律流畅,富于变化。 |
25.0分 |
演奏技巧 |
演奏姿势正确,演奏技法规范,细节处理得当,充分表达作品内涵。 |
25.0分 |
情感表达 |
真挚、热情,富有感情地演奏;准确表达乐曲的主题思想;适当采用与作品风格内容相适宜的动作、表情。 |
15.0分 |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。
(三)全国决赛
1. 形式:入围选手现场背谱无伴奏完整展演一首自选曲目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。
注:组委会仅提供现场演奏用钢琴、单排键电子琴、双排键电子琴、竖琴、爵士鼓、马林巴,其他乐器自备。
2. 伴奏:入围选手在线回执时须一并提交参赛作品音频伴奏,MP3或WAV格式。
注:限爵士鼓、非洲鼓、电吉他、电贝司可使用音频伴奏,伴奏中不得出现比赛乐器的原曲和节拍器。
3. 时长:限时5分钟以内。
4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全国决赛奖项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作品难度 |
乐曲曲谱复杂程度与演奏技巧难度。 |
10.0分 |
演奏音准 |
完整演奏作品,音调、音符、节奏、强弱、情绪准确。 |
25.0分 |
演奏音色 |
音色优美,旋律流畅,富于变化。 |
25.0分 |
演奏技巧 |
演奏姿势正确,演奏技法规范,细节处理得当,充分表达作品内涵。 |
20.0分 |
情感表达 |
真挚、热情,富有感情地演奏;准确表达乐曲的主题思想;适当采用与作品风格内容相适宜的动作、表情。 |
15.0分 |
舞台风貌 |
舞台表现自然大方,具备基本礼仪。 |
5.0分 |
注:选手准备完毕后,评委示意“开始”即计时,超时叫停但不扣分。 |
5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。
四、其他
1. 每人限参加1个赛项,严禁重复、虚假报名。
2. 参赛组别确定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(教委、教育厅、教育局)认定的选手所属学段为准,不得跨组别参赛。
3. 参赛作品视频须未公开发表过,如涉及抄袭、侵权,将取消作品评比资格并由参赛选手承担一切法律责任。
4. 凡提交的参赛作品一律不予退还,并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对作品拥有使用、展示和传播的权利。全国组委会拥有展演所有音像的广播、电视、信息网络传播权。
2023-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赛项规则(创作类)
歌词原创
1. 组别:小学组、中学组(含初中、高中、中专、职高)。
2. 参赛人数:1人。
3. 指导教师:1人(可空缺)。
二、报名
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“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”微信公众号规范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,审核通过后具有参加初赛的资格。
三、赛制
(一)初赛
1. 形式: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指定竞赛平台答题,限1次答题机会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知识累积。
2. 题型:音乐素养基础客观题,包括但不限于音乐理解、音乐感知、音乐听辨、中外音乐史、音乐常识、基础乐理、中国古诗词赏析等。
3. 时长:限时30分钟/组别。
4. 评比:系统自动评分,根据得分进行排名并产生入围复赛的选手,若得分相同,用时少者排名靠前。
(二)复赛
1. 形式:入围选手须通过大赛官网在线提交作品文本,旨在考察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歌词创作能力。
2. 要求:原创、健康积极、简洁凝炼、内涵深刻、感情真挚、朗朗上口、易于传唱、立意新颖、内容真实;用中文作为创作语言,题材和风格不限,限400字以内;作品文本为PDF格式,内容须包含歌名、主歌、副歌,且主歌与副歌之间有明显分段。不得包含选手姓名、指导教师姓名、学校名称等个人信息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复赛奖项及入围全国决赛的选手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创作主题 |
歌词标题明确,主题突出,立意积极深刻。 |
10.0分 |
创作逻辑 |
思路清晰,结构严谨,句式符合歌词创作规范;有层次,包含主歌,副歌。 |
30.0分 |
创作内容 |
内容完整,行文简洁流畅,呼应标题,契合主题,注重文学性内涵。 |
30.0分 |
情感表达 |
情感真挚动人,形象鲜明;符合青少年思想、价值观并能够引发审美共鸣。 |
30.0分 |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。
(三)全国决赛
1. 形式:入围选手现场朗读参赛作品、陈述创作说明并回答评委的提问(组委会提供现场陈述答辩用竞赛设备)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。
2. 提交:入围选手在线回执时须一并提交参赛作品及创作说明(包含创作意图、作品意境、风格特征等内容,引经据典须注明出处)。
3. 格式:参赛作品为PDF格式,创作说明为PPT格式。
4. 时长:朗读、陈述共限时6分钟以内,答辩限时3分钟以内。
5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全国决赛奖项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创作主题 |
歌词标题明确,主题突出,立意积极深刻。 |
5.0分 |
创作逻辑 |
思路清晰,结构严谨,句式符合歌词创作规范;有层次,包含主歌,副歌。 |
25.0分 |
创作内容 |
内容完整,行文简洁流畅,呼应标题,契合主题,注重文学性内涵。 |
35.0分 |
情感表达 |
情感真挚动人,形象鲜明;符合青少年思想、价值观并能够引发审美共鸣。 |
15.0分 |
陈述答辩 |
清晰准确说明创作意图、作品意境以及音乐形象并流畅回答评委现场提出的问题。 |
20.0分 |
注:选手准备完毕后,评委示意“开始”即计时,超时叫停但不扣分。 |
6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。
四、其他
1. 每人限参加1个赛项,严禁重复、虚假报名。
2. 参赛组别确定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(教委、教育厅、教育局)认定的选手所属学段为准,不得跨组别参赛。
3. 参赛作品须未公开发表过,如涉及抄袭、侵权,将取消作品评比资格并由参赛选手承担一切法律责任。
4. 凡提交的参赛作品一律不予退还,并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对作品拥有发行权、展览权、放映权、广播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等。
2022-2023学年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赛项规则(创作类)
乐谱原创
1. 组别:专业组(高中学段)。
2. 参赛人数:1人。
3. 指导教师:1人(可空缺)。
注:三或六年制(高中学段)开设作曲专业的学校(含专业艺术类高校附属学校、综合类高校附属艺术学校、中等艺术职业学校、公/民办艺术学校)的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学生仅限报名专业组。
二、报名
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大赛官网(www.qgmlc.com)规范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,审核通过后具有参加初赛的资格。
三、赛制
(一)初赛
1. 形式: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大赛官网进行线上答题,限1次答题机会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知识累积。
2. 题型:音乐素养基础客观题,包括但不限于视唱、听辨、中外音乐史、中国古诗词赏析等。
3. 时长:限时30分钟/组别。
4. 评比:系统自动评分,根据得分进行排名并产生入围复赛的选手,若得分相同,用时少者排名靠前。
(二)复赛
1. 形式:入围选手须登录大赛官网提交作品文件,限1次提交机会,旨在考察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乐谱创作能力。
2. 要求:创作一首钢琴独奏曲乐谱,五线谱形式,体裁不限、风格不限,无伴奏,限时5分钟以内;乐谱文本为PDF或JPG格式且内容清晰,乐谱音频为MP3或WAV格式且音质清晰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复赛奖项及入围全国决赛的选手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创作原则 |
作品完整,写作规范,立意新颖,题材积极健康,具有实际演奏性。 |
20.0分 |
创作设计 |
体裁明晰,风格鲜明,音乐形象生动,音乐情绪饱满。 |
30.0分 |
创作内容 |
音乐创作思维富有逻辑性,曲式结构有层次感、和声织体严谨,合理设计声部关系。 |
35.0分 |
情感表达 |
艺术表现力丰富,情感真挚动人,并能够引发审美共鸣。 |
15.0分 |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。
(三)全国决赛
1. 形式:入围选手自行携带U盘存储的晋级作品及创作说明,现场演奏晋级作品、陈述创作说明并回答评委的提问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。
注:选手自备演出服,组委会提供现场演奏用钢琴。
2. 时长:演奏5分钟以内,陈述3分钟以内,答辩2分钟以内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全国决赛奖项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创作原则 |
作品完整,写作规范,立意新颖,题材积极健康,具有实际演奏性。 |
10.0分 |
创作设计 |
曲式结构明晰,体裁风格鲜明,音乐形象生动,音乐情绪饱满。 |
25.0分 |
创作内容 |
音乐创作思维富有逻辑性,调式布局合理,和声配置得当,织体写作流畅。 |
35.0分 |
情感表达 |
艺术表现力丰富,能够引发审美共鸣。 |
10.0分 |
展示答辩 |
清晰准确说明创作意图、作品意境以及音乐形象;精准、流畅回答评委现场提出的问题。 |
20.0分 |
注:选手准备完毕后,工作人员口令示意“开始”即计时,超时叫停但不扣分。 |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。
四、其他
1. 每人限参加1个赛项,严禁重复、虚假报名。
2. 参赛组别确定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(教委、教育厅、教育局)认定的选手所属学段为准,不得跨组别参赛。
3. 参赛作品须未公开发表过,如涉及抄袭、侵权,将取消作品评比资格并由参赛选手承担一切法律责任。
4. 凡提交的参赛作品一律不予退还,并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对作品拥有发行权、展览权、放映权、广播权和传播权等。
五、赛项咨询
刘老师 杨老师 010-87663791
2023-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赛项规则(创作类)
歌曲原创
一、范围
1. 组别:小学组、中学组(含初中、高中、中专、职高)。
2. 参赛人数:1-3人/团队。
3. 指导教师:1人(可空缺)。
二、报名
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“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”微信公众号规范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,审核通过后具有参加初赛的资格。
三、赛制
(一)初赛
1. 形式: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指定竞赛平台答题,限1次答题机会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知识累积。
2. 题型:音乐素养基础客观题,包括但不限于音乐理解、音乐感知、音乐听辨、中外音乐史、音乐常识、基础乐理、中国古诗词赏析等。
3. 时长:限时30分钟/组别。
4. 评比:系统自动评分,取团队成员的平均分为最终得分,根据最终得分进行排名并产生入围复赛的团队,若最终得分相同,团队成员平均用时少者排名靠前。
(二)复赛
1. 形式:入围团队须通过大赛官网在线提交作品文件,旨在考察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歌曲创作能力。
2. 要求:提交文件为一首未公开发表过的原创歌曲音频演唱小样和歌词文本,主题健康积极、内涵深刻、感情真挚、立意新颖;体裁不限、题材不限、风格不限;音频演唱小样为MP3或WAV格式且音质清晰,须含歌词、旋律及至少一轨乐器伴奏;小学组不少于90秒、中学组不少于120秒,大小均在100M以内;歌词文本为PDF格式,含歌名,不得包含选手姓名、指导教师姓名、学校名称等个人信息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复赛奖项及入围全国决赛的团队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歌词创作 |
歌词主题突出、内容健康积极,立意深刻,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价值;思路清晰,结构严谨,句式符合歌词创作规范;有完整的主歌、副歌。 |
30.0分 |
旋律创作 |
演唱声部旋律流畅,结构清晰,体裁鲜明生动,音乐情绪饱满;合理采用符合音乐乐思的音乐语汇。 |
30.0分 |
制作编配 |
伴奏声部配器严谨,突出不同乐器音色特点;和声规范,听感协和;与歌词、演唱声部具有较高的契合度。 |
25.0分 |
情感表达 |
情感真挚动人,形象鲜明;符合青少年思想、价值观并能够引发审美共鸣。 |
15.0分 |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。
(三)全国决赛
1. 形式:入围团队现场播放参赛作品、陈述创作说明并回答评委的提问(组委会提供现场陈述答辩用竞赛设备)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。
2. 提交:入围团队在线回执时须一并提交参赛作品的音频演唱小样、歌词文本及创作说明(包含创作意图、作品意境、风格特征等内容,引经据典须注明出处)。
3. 格式:音频演唱小样为MP3或WAV格式,歌词文本为PDF格式,创作说明为PPT格式。
4. 时长:播放参赛作品限时4分钟以内,陈述创作说明与答辩限时7分钟以内。
5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全国决赛奖项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歌词创作 |
歌词主题突出、内容健康积极,立意深刻,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价值;思路清晰,结构严谨,句式符合歌词创作规范;有完整的主歌、副歌。 |
25.0分 |
旋律创作 |
演唱声部旋律流畅,结构清晰,体裁鲜明生动,音乐情绪饱满;合理采用符合音乐乐思的音乐语汇。 |
25.0分 |
编配制作 |
伴奏声部配器严谨,突出不同乐器音色特点;和声规范,听感协和;与歌词、演唱声部具有较高的契合度。 |
20.0分 |
情感表达 |
情感真挚动人,形象鲜明;符合青少年思想、价值观并能够引发审美共鸣。 |
10.0分 |
展示答辩 |
清晰阐释创作思路及制作过程并流畅回答评委现场提出的问题。 |
20.0分 |
注:团队准备完毕后,评委示意“开始”即计时,超时叫停但不扣分。 |
6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。
四、其他
1. 每人限参加1个赛项、1个团队,严禁重复、虚假报名。
2. 参赛组别确定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(教委、教育厅、教育局)认定的选手所属学段为准。
3. 参赛选手可同校组队参赛,亦可地级市内跨校组队参赛;不得跨组别参赛,不得跨省、跨地级市组队报名参赛。
4. 参赛作品视频须未公开发表过,如涉及抄袭、侵权,将取消作品评比资格并由参赛选手承担一切法律责任。
5. 凡提交的参赛作品一律不予退还,并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对作品拥有发行权、展览权、放映权、广播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等。
2023-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赛项规则(演奏类)
民族乐团合奏
1. 组别:小学组、中学组(含初中、高中、中专、职高)。
2. 参赛人数:4-60人/团队。
3. 指导教师(兼指挥):1人。
4. 乐团指挥:4-15人/团队无指挥,16-60人/团队须有指挥。
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“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”微信公众号规范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,审核通过后具有参加初赛的资格。
三、赛制
(一)初赛
1. 形式: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指定竞赛平台答题,限1次答题机会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知识累积。
2. 题型:音乐素养基础客观题,包括但不限于音乐理解、音乐感知、音乐听辨、中外音乐史、音乐常识、基础乐理、中国古诗词赏析等。
3. 时长:限时30分钟/组别。
4. 评比:系统自动评分,取团队成员的平均分为最终得分,根据最终得分进行排名并产生入围复赛的团队,若最终得分相同,团队成员平均用时少者排名靠前。
(二)复赛
1. 形式:入围团队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所在赛区选拔,旨在考察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演奏能力。
注:如所在赛区无协办单位,入围团队须通过大赛官网在线提交作品视频。
2. 要求:完整演奏一首自选曲目,形式不限、体裁不限、风格不限,限时8分钟以内。
注:除低音提琴外所有乐器均为民族乐器,不得配置任何电子类乐器及效果器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复赛奖项及入围全国决赛的团队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作品难度 |
乐曲曲谱复杂程度与演奏技巧难度。 |
10.0分 |
演奏形式 |
齐奏、重奏、协奏、合奏等形式特征鲜明;多声部之间有明显区分,各自具有典型表现风貌,配合默契。 |
15.0分 |
演奏音色 |
音色优美,旋律流畅,富于变化,声音组合和谐。 |
25.0分 |
演奏技巧 |
演奏姿势正确,演奏技法规范,细节处理得当,充分表达作品内涵。 |
25.0分 |
情感表达 |
真挚、热情,富有感情地演奏;准确表达乐曲的主题思想;适当采用与作品风格内容相适宜的动作、表情。 |
20.0分 |
舞台风貌 |
团队朝气蓬勃,演出服装洁净整齐。 |
5.0分 |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。
(三)全国决赛
1. 形式:入围团队现场完整展演一首自选曲目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。
注:组委会仅提供现场演奏用五音排鼓、中国大鼓80cm、花盆鼓,其他乐器自备。
2. 时长:限时8分钟以内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全国决赛奖项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作品难度 |
乐曲曲谱复杂程度与演奏技巧难度。 |
10.0分 |
演奏形式 |
齐奏、重奏、协奏、合奏等形式特征鲜明;多声部之间有明显区分,各自具有典型表现风貌,配合默契。 |
10.0分 |
演奏音色 |
音色优美,旋律流畅,富于变化,声音组合和谐。 |
25.0分 |
演奏技巧 |
演奏姿势正确,演奏技法规范,细节处理得当,充分表达作品内涵。 |
25.0分 |
情感表达 |
真挚、热情,富有感情地演奏;准确表达乐曲的主题思想;适当采用与作品风格内容相适宜的动作、表情。 |
25.0分 |
舞台风貌 |
团队朝气蓬勃,演出服装洁净整齐;指挥手势准确,姿势优美,节奏分明,能充分带动演奏者情绪。 |
5.0分 |
注:团队准备完毕后,评委示意“开始”即计时,超时叫停但不扣分。 |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。
四、其他
1. 每人限参加1个赛项、1个团队,严禁重复、虚假报名。
2. 参赛组别确定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(教委、教育厅、教育局)认定的选手所属学段为准。
3. 参赛选手可同校组队参赛,亦可地级市内跨校组队参赛;不得跨组别参赛,不得跨省、跨地级市组队报名参赛。
4. 参赛作品须未公开发表过,如涉及抄袭、侵权,将取消作品评比资格并由参赛选手承担一切法律责任。
5. 凡提交的参赛作品一律不予退还,并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对作品拥有使用、展示和传播的权利。全国组委会拥有展演所有音像的广播、电视、信息网络传播权。
2023-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赛项规则(演奏类)
西洋乐团合奏
1. 组别:小学组、中学组(含初中、高中、中专、职高)。
2. 参赛人数:4-60人/团队。
3. 指导教师(兼指挥):1人。
4. 乐团指挥:4-15人/团队无指挥,16-60人/团队须有指挥。
二、报名
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“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”微信公众号规范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,审核通过后具有参加初赛的资格。
三、赛制
(一)初赛
1. 形式: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指定竞赛平台答题,限1次答题机会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知识累积。
2. 题型:音乐素养基础客观题,包括但不限于音乐理解、音乐感知、音乐听辨、中外音乐史、音乐常识、基础乐理、中国古诗词赏析等。
3. 时长:限时30分钟/组别。
4. 评比:系统自动评分,取团队成员的平均分为最终得分,根据最终得分进行排名并产生入围复赛的团队,若最终得分相同,团队成员平均用时少者排名靠前。
(二)复赛
1. 形式:入围团队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所在赛区选拔,旨在考察 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演奏能力。
注:如所在赛区无协办单位,入围团队须通过大赛官网在线提交作品视频。
2. 要求:完整演奏一首自选曲目,形式不限、体裁不限、风格不限,限时8分钟以内。
注:所有乐器均为西洋乐器,不得配置任何电子类乐器及效果器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复赛奖项及入围全国决赛的团队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作品难度 |
乐曲曲谱复杂程度与演奏技巧难度。 |
10.0分 |
演奏形式 |
齐奏、重奏、协奏、合奏等形式特征鲜明;多声部之间有明显区分,各自具有典型表现风貌,配合默契。 |
15.0分 |
演奏音色 |
音色优美,旋律流畅,富于变化,声音组合和谐。 |
25.0分 |
演奏技巧 |
演奏姿势正确,演奏技法规范,细节处理得当,充分表达作品内涵。 |
25.0分 |
情感表达 |
真挚、热情,富有感情地演奏;准确表达乐曲的主题思想;适当采用与作品风格内容相适宜的动作、表情。 |
20.0分 |
舞台风貌 |
团队朝气蓬勃,演出服装洁净整齐。 |
5.0分 |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。
(三)全国决赛
1. 形式:入围团队现场完整展演一首自选曲目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。
注:组委会仅提供现场演奏用钢琴、定音鼓、竖琴、马林巴、谱架,其他乐器自备。
2. 时长:限时8分钟以内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全国决赛奖项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作品难度 |
乐曲曲谱复杂程度与演奏技巧难度。 |
10.0分 |
演奏形式 |
齐奏、重奏、协奏、合奏等形式特征鲜明。多声部之间有明显区分,各自具有典型表现风貌,配合默契。 |
10.0分 |
演奏音色 |
音色优美,旋律流畅,富于变化,声音组合和谐。 |
25.0分 |
演奏技巧 |
演奏姿势正确,演奏技法规范,细节处理得当,充分表达作品内涵。 |
25.0分 |
情感表达 |
真挚、热情,富有感情地演奏;准确表达乐曲的主题思想;适当采用与作品风格内容相适宜的动作、表情。 |
25.0分 |
舞台风貌 |
团队朝气蓬勃,演出服装洁净整齐。指挥手势准确,姿势优美,节奏分明,能充分带动演奏者情绪。 |
5.0分 |
注:团队准备完毕后,评委示意“开始”即计时,超时叫停但不扣分。 |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。
四、其他
1. 每人限参加1个赛项、1个团队,严禁重复、虚假报名。
2. 参赛组别确定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(教委、教育厅、教育局)认定的选手所属学段为准。
3. 参赛选手可同校组队参赛,亦可地级市内跨校组队参赛;不得跨组别参赛,不得跨省、跨地级市组队报名参赛。
4. 参赛作品须未公开发表过,如涉及抄袭、侵权,将取消作品评比资格并由参赛选手承担一切法律责任。
5. 凡提交的参赛作品一律不予退还,并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对作品拥有使用、展示和传播的权利。全国组委会拥有展演所有音像的广播、电视、信息网络传播权。
流行乐队合奏
1. 组别:小学组、中学组(含初中、高中、中专、职高)。
2. 参赛人数:3-6人/团队。
3. 指导教师:1人(可空缺)。
二、报名
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“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”微信公众号规范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,审核通过后具有参加初赛的资格。
三、赛制
(一)初赛
1. 形式: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指定竞赛平台答题,限1次答题机会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知识累积。
2. 题型:音乐素养基础客观题,包括但不限于音乐理解、音乐感知、音乐听辨、中外音乐史、音乐常识、基础乐理、中国古诗词赏析等。
3. 时长:限时30分钟/组别。
4. 评比:系统自动评分,取团队成员的平均分为最终得分,根据最终得分进行排名并产生入围复赛的团队,若最终得分相同,团队成员平均用时少者排名靠前。
(二)复赛
1. 形式:入围团队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所在赛区选拔,旨在考察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演奏能力。
注:如所在赛区无协办单位,入围团队须通过大赛官网在线提交作品视频。
2. 要求:完整演奏一首自选曲目,形式不限、体裁不限、风格不限,限时5分钟以内。
注:参赛选手可实时演唱。乐器须含一套爵士鼓、一把电音吉他、一把电音贝司,其他乐器不限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复赛奖项及入围全国决赛的团队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作品难度 |
乐曲曲谱复杂程度与演奏技巧难度。 |
10.0分 |
组合呈现 |
符合流行乐队组合特点,不同乐器在乐队中的音效特征鲜明;可适当进行乐器solo;声部之间配合默契。 |
10.0分 |
演奏音色 |
音色优美,旋律流畅,节奏富于变化,声音组合和谐。 |
25.0分 |
演奏技巧 |
完整演奏曲目,演奏技法规范,重点突出与作品风格匹配的演奏技术,充分发挥不同乐器的演奏技术特点。 |
25.0分 |
情感表达 |
真挚、热情,富有感情地演奏;准确表达乐曲的主题思想和作品内涵;适当采用与作品体裁内容相适宜的动作、表情。 |
15.0分 |
演唱处理 |
音调、音高、节奏、强弱准确,合理运用呼吸、共鸣,咬字吐字清晰、准确,细节处理得当。 |
15.0分 |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。
(三)全国决赛
1. 形式:入围团队现场背谱完整展演一首自选曲目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。
注:参赛选手可实时演唱。乐器须含一套爵士鼓、一把电音吉他、一把电音贝司,组委会仅提供现场演奏用爵士鼓,其他乐器自备。
2. 时长:限时5分钟以内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全国决赛奖项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作品难度 |
乐曲曲谱复杂程度与演奏技巧难度。 |
10.0分 |
组合呈现 |
符合流行乐队组合特点,不同乐器在乐队中的音效特征鲜明;可适当进行乐器solo;声部之间配合默契。 |
10.0分 |
演奏音色 |
音色优美,旋律流畅,节奏富于变化,声音组合和谐。 |
25.0分 |
演奏技巧 |
完整演奏曲目,演奏技法规范,重点突出与作品风格匹配的演奏技术,充分发挥不同乐器的演奏技术特点。 |
25.0分 |
情感表达 |
真挚、热情,富有感情地演奏;准确表达乐曲的主题思想和作品内涵;适当采用与作品体裁内容相适宜的动作、表情。 |
15.0分 |
演唱处理 |
音调、音高、节奏、强弱准确,合理运用呼吸、共鸣,咬字吐字清晰、准确,细节处理得当。 |
10.0分 |
舞台风貌 |
团队朝气蓬勃,演出服装洁净整齐。 |
5.0分 |
注:团队准备完毕后,评委示意“开始”即计时,超时叫停但不扣分。 |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。
四、其他
1. 每人限参加1个赛项、1个团队,严禁重复、虚假报名。
2. 参赛组别确定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(教委、教育厅、教育局)认定的选手所属学段为准。
3. 参赛选手可同校组队参赛,亦可地级市内跨校组队参赛;不得跨组别参赛,不得跨省、跨地级市组队报名参赛。
4. 参赛作品须未公开发表过,如涉及抄袭、侵权,将取消作品评比资格并由参赛选手承担一切法律责任。
5. 凡提交的参赛作品一律不予退还,并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对作品拥有使用、展示和传播的权利。全国组委会拥有展演所有音像的广播、电视、信息网络传播权。
2023-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赛项规则(音乐舞蹈类)
中国舞单双三
一、范围
1. 组别:小学低年级组(1-2年级)、小学中年级组(3-4年级)、小学高年级组(5-6年级)、中学组(含初中、高中、中专、职高)。
2. 参赛人数:1-3人。
3. 指导教师:1人(可空缺)。
4. 舞种:限中国民族民间舞、中国古典舞、汉唐古典舞、敦煌古典舞。
二、报名
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“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”微信公众号规范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,审核通过后具有参加初赛的资格。
三、赛制
(一)初赛
1. 形式: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指定竞赛平台答题,限1次答题机会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知识累积。
2. 题型:音乐素养基础客观题,包括但不限于音乐理解、音乐感知、音乐听辨、中外音乐史、音乐常识、基础乐理、中国古诗词赏析等。
3. 时长:限时30分钟/组别。
4. 评比
(1)个人参赛:系统自动评分,根据得分进行排名并产生入围复赛的选手,若得分相同,用时少者排名靠前。
(2)2-3人参赛:系统自动评分,取团队成员的平均分为最终得分,根据最终得分进行排名并产生入围复赛的团队,若最终得分相同,团队成员平均用时少者排名靠前。
(二)复赛
1. 形式:入围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所在赛区选拔,旨在考察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肢体表现能力。
注:如所在赛区无协办单位,入围选手/团队须通过大赛官网在线提交作品视频。
2. 要求:完整演绎一支中国舞,动作整齐划一,有一定的队形变化和良好的舞台表现力;伴奏音乐、服装、妆容、道具与舞蹈风格相符;舞蹈中心思想积极向上,表现出当代青少年良好的精神风貌;限时3分钟以内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复赛奖项及入围全国决赛的选手/团队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技术呈现 |
舞蹈技巧、动作准确性、风格准确性。 |
30.0分 |
音乐理解 |
节奏感、韵律感、伴奏音乐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25.0分 |
艺术表现 |
通过面部表情、肢体语言及眼神感染力表达舞蹈情感、故事、主题的能力。 |
20.0分 |
舞蹈编排 |
主题鲜明、编排完整、构思巧妙、创意新颖。 |
10.0分 |
创新表达 |
个性表达、动作设计。 |
10.0分 |
服装形象 |
服装、化妆及整体形象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5.0分 |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。
(三)全国决赛
1. 形式:现场完整演绎一支中国舞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。
2. 伴奏:在线回执时须一并提交MP3或WAV格式的参赛作品伴奏音频。
3. 时长:限时3分钟以内。
4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全国决赛奖项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技术呈现 |
舞蹈技巧、动作准确性、风格准确性。 |
30.0分 |
音乐理解 |
节奏感、韵律感、伴奏音乐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25.0分 |
艺术表现 |
通过面部表情、肢体语言及眼神感染力表达舞蹈情感、故事、主题的能力。 |
20.0分 |
舞蹈编排 |
主题鲜明、编排完整、构思巧妙、创意新颖。 |
10.0分 |
创新表达 |
个性表达、动作设计。 |
10.0分 |
服装形象 |
服装、化妆及整体形象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5.0分 |
注:团队准备完毕后,评委示意“开始”即计时,超时叫停但不扣分,最后得分取评委打出的平均分。 |
5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。
四、其他
1. 每人限参加1个赛项、1个团队,严禁重复、虚假报名。
2. 参赛组别确定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(教委、教育厅、教育局)认定的选手所属学段为准。
3. 参赛选手可同校组队参赛,亦可地级市内跨校组队参赛;不得跨组别参赛,不得跨省、跨地级市组队报名参赛。
4. 参赛作品须未公开发表过,如涉及抄袭、侵权,将取消作品评比资格并由参赛选手承担一切法律责任。
5. 凡提交的参赛作品一律不予退还,并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对作品拥有使用、展示和传播的权利。全国组委会拥有展演所有音像的广播、电视、信息网络传播权。
2023-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赛项规则(音乐舞蹈类)
中国舞集体舞
一、范围
1. 组别:小学组、中学组(含初中、高中、中专、职高)。
2. 参赛人数:4-30人/团队。
3. 指导教师:1人。
4. 舞种:限中国民族民间舞、中国古典舞、汉唐古典舞、敦煌古典舞。
二、报名
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“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”微信公众号规范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,审核通过后具有参加初赛的资格。
三、赛制
(一)初赛
1. 形式: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指定竞赛平台答题,限1次答题机会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知识累积。
2. 题型:音乐素养基础客观题,包括但不限于音乐理解、音乐感知、音乐听辨、中外音乐史、音乐常识、基础乐理、中国古诗词赏析等。
3. 时长:限时30分钟/组别。
4. 评比:系统自动评分,取团队成员的平均分为最终得分,根据最终得分进行排名并产生入围复赛的团队,若最终得分相同,团队成员平均用时少者排名靠前。
(二)复赛
1. 形式:入围团队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所在赛区选拔,旨在考察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肢体表现能力。
注:如所在赛区无协办单位,入围团队须通过大赛官网在线提交作品视频。
2. 要求:完整演绎一支中国舞,动作整齐划一,有一定的队形变化和良好的舞台表现力;伴奏音乐、服装、妆容、道具与舞蹈风格相符;舞蹈中心思想积极向上,表现出当代青少年良好的精神风貌;限时8分钟以内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复赛奖项及入围全国决赛的团队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技术呈现 |
舞蹈技巧、动作准确性、风格准确性。 |
30.0分 |
音乐理解 |
节奏感、韵律感、伴奏音乐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25.0分 |
艺术表现 |
通过面部表情、肢体语言及眼神感染力表达舞蹈情感、故事、主题的能力。 |
20.0分 |
舞蹈编排 |
主题鲜明、编排完整、构思巧妙、创意新颖。 |
10.0分 |
团队协作 |
配合默契,动作整齐划一,队形变换准确。 |
10.0分 |
服装形象 |
服装、化妆及整体形象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5.0分 |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。
(三)全国决赛
1. 形式:现场完整演绎一支中国舞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。
2. 伴奏:在线回执时须一并提交MP3或WAV格式的参赛作品伴奏音频。
3. 时长:限时8分钟以内。
4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全国决赛奖项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技术呈现 |
舞蹈技巧、动作准确性、风格准确性。 |
30.0分 |
音乐理解 |
节奏感、韵律感、伴奏音乐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25.0分 |
艺术表现 |
通过面部表情、肢体语言及眼神感染力表达舞蹈情感、故事、主题的能力。 |
20.0分 |
舞蹈编排 |
主题鲜明、编排完整、构思巧妙、创意新颖。 |
10.0分 |
团队协作 |
配合默契,动作整齐划一,队形变换准确。 |
10.0分 |
服装形象 |
服装、化妆及整体形象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5.0分 |
注:团队准备完毕后,评委示意“开始”即计时,超时叫停但不扣分,最后得分取评委打出的平均分。 |
5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。
四、其他
1. 每人限参加1个赛项、1个团队,严禁重复、虚假报名。
2. 参赛组别确定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(教委、教育厅、教育局)认定的选手所属学段为准。
3. 参赛选手可同校组队参赛,亦可地级市内跨校组队参赛;不得跨组别参赛,不得跨省、跨地级市组队报名参赛。
4. 参赛作品须未公开发表过,如涉及抄袭、侵权,将取消作品评比资格并由参赛选手承担一切法律责任。
5. 凡提交的参赛作品一律不予退还,并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对作品拥有使用、展示和传播的权利。全国组委会拥有展演所有音像的广播、电视、信息网络传播权。
2023-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赛项规则(音乐舞蹈类)
现代舞单双三
一、范围
1. 组别:小学低年级组(1-2年级)、小学中年级组(3-4年级)、小学高年级组(5-6年级)、中学组(含初中、高中、中专、职高)。
2. 参赛人数:1-3人。
3. 指导教师:1人(可空缺)。
4. 舞种:限校园舞蹈、军旅舞蹈、生活类题材舞蹈、流行类舞蹈。
二、报名
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“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”微信公众号规范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,审核通过后具有参加初赛的资格。
三、赛制
(一)初赛
1. 形式: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指定竞赛平台答题,限1次答题机会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知识累积。
2. 题型:音乐素养基础客观题,包括但不限于音乐理解、音乐感知、音乐听辨、中外音乐史、音乐常识、基础乐理、中国古诗词赏析等。
3. 时长:限时30分钟/组别。
4. 评比
(1)个人参赛:系统自动评分,根据得分进行排名并产生入围复赛的选手,若得分相同,用时少者排名靠前。
(2)2-3人参赛:系统自动评分,取团队成员的平均分为最终得分,根据最终得分进行排名并产生入围复赛的团队,若最终得分相同,团队成员平均用时少者排名靠前。
(二)复赛
1. 形式:入围选手/团队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所在赛区选拔,旨在考察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肢体表现能力。
注:如所在赛区无协办单位,入围选手/团队须通过大赛官网在线提交作品视频。
2. 要求:完整演绎一支现代舞,动作整齐划一,有一定的队形变化和良好的舞台表现力;伴奏音乐、服装、妆容、道具与舞蹈风格相符;舞蹈中心思想积极向上,表现出当代青少年良好的精神风貌;限时3分钟以内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复赛奖项及入围全国决赛的选手/团队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技术呈现 |
舞蹈技巧、动作准确性、风格准确性。 |
30.0分 |
音乐理解 |
节奏感、韵律感、伴奏音乐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25.0分 |
艺术表现 |
通过面部表情、肢体语言及眼神感染力表达舞蹈情感、故事、主题的能力。 |
20.0分 |
舞蹈编排 |
主题鲜明、编排完整、构思巧妙、创意新颖。 |
10.0分 |
创新表达 |
个性表达、动作设计。 |
10.0分 |
服装形象 |
服装、化妆及整体形象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5.0分 |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。
(三)全国决赛
1. 形式:现场完整演绎一支现代舞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。
2. 伴奏:在线回执时须一并提交MP3或WAV格式的参赛作品伴奏音频。
3. 时长:限时3分钟以内。
4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全国决赛奖项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技术呈现 |
舞蹈技巧、动作准确性、风格准确性。 |
30.0分 |
音乐理解 |
节奏感、韵律感、伴奏音乐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25.0分 |
艺术表现 |
通过面部表情、肢体语言及眼神感染力表达舞蹈情感、故事、主题的能力。 |
20.0分 |
舞蹈编排 |
主题鲜明、编排完整、构思巧妙、创意新颖。 |
10.0分 |
创新表达 |
个性表达、动作设计。 |
10.0分 |
服装形象 |
服装、化妆及整体形象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5.0分 |
注:团队准备完毕后,评委示意“开始”即计时,超时叫停但不扣分,最后得分取评委打出的平均分。 |
5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。
四、其他
1. 每人限参加1个赛项、1个团队,严禁重复、虚假报名。
2. 参赛组别确定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(教委、教育厅、教育局)认定的选手所属学段为准。
3. 参赛选手可同校组队参赛,亦可地级市内跨校组队参赛;不得跨组别参赛,不得跨省、跨地级市组队报名参赛。
4. 参赛作品须未公开发表过,如涉及抄袭、侵权,将取消作品评比资格并由参赛选手承担一切法律责任。
5. 凡提交的参赛作品一律不予退还,并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对作品拥有使用、展示和传播的权利。全国组委会拥有展演所有音像的广播、电视、信息网络传播权。
2023-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赛项规则(音乐舞蹈类)
现代舞集体舞
一、范围
1. 组别:小学组、中学组(含初中、高中、中专、职高)。
2. 参赛人数:4-30人/团队。
3. 指导教师:1人。
4. 舞种:限校园舞蹈、军旅舞蹈、生活类题材舞蹈、流行类舞蹈。
二、报名
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“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”微信公众号规范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,审核通过后具有参加初赛的资格。
三、赛制
(一)初赛
1. 形式: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指定竞赛平台答题,限1次答题机会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知识累积。
2. 题型:音乐素养基础客观题,包括但不限于音乐理解、音乐感知、音乐听辨、中外音乐史、音乐常识、基础乐理、中国古诗词赏析等。
3. 时长:限时30分钟/组别。
4. 评比:系统自动评分,取团队成员的平均分为最终得分,根据最终得分进行排名并产生入围复赛的团队,若最终得分相同,团队成员平均用时少者排名靠前。
(二)复赛
1. 形式:入围团队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所在赛区选拔,旨在考察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肢体表现能力。
注:如所在赛区无协办单位,入围团队须通过大赛官网在线提交作品视频。
2. 要求:完整演绎一支现代舞,动作整齐划一,有一定的队形变化和良好的舞台表现力;伴奏音乐、服装、妆容、道具与舞蹈风格相符;舞蹈中心思想积极向上,表现出当代青少年良好的精神风貌;限时8分钟以内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复赛奖项及入围全国决赛的团队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技术呈现 |
舞蹈技巧、动作准确性、风格准确性。 |
30.0分 |
音乐理解 |
节奏感、韵律感、伴奏音乐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25.0分 |
艺术表现 |
通过面部表情、肢体语言及眼神感染力表达舞蹈情感、故事、主题的能力。 |
20.0分 |
舞蹈编排 |
主题鲜明、编排完整、构思巧妙、创意新颖。 |
10.0分 |
团队协作 |
配合默契,动作整齐划一,队形变换准确。 |
10.0分 |
服装形象 |
服装、化妆及整体形象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5.0分 |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。
(三)全国决赛
1. 形式:现场完整演绎一支现代舞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。
2. 伴奏:在线回执时须一并提交MP3或WAV格式的参赛作品伴奏音频。
3. 时长:限时8分钟以内。
4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全国决赛奖项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技术呈现 |
舞蹈技巧、动作准确性、风格准确性。 |
30.0分 |
音乐理解 |
节奏感、韵律感、伴奏音乐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25.0分 |
艺术表现 |
通过面部表情、肢体语言及眼神感染力表达舞蹈情感、故事、主题的能力。 |
20.0分 |
舞蹈编排 |
主题鲜明、编排完整、构思巧妙、创意新颖。 |
10.0分 |
团队协作 |
配合默契,动作整齐划一,队形变换准确。 |
10.0分 |
服装形象 |
服装、化妆及整体形象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5.0分 |
注:团队准备完毕后,评委示意“开始”即计时,超时叫停但不扣分,最后得分取评委打出的平均分。 |
5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。
四、其他
1. 每人限参加1个赛项、1个团队,严禁重复、虚假报名。
2. 参赛组别确定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(教委、教育厅、教育局)认定的选手所属学段为准。
3. 参赛选手可同校组队参赛,亦可地级市内跨校组队参赛;不得跨组别参赛,不得跨省、跨地级市组队报名参赛。
4. 参赛作品须未公开发表过,如涉及抄袭、侵权,将取消作品评比资格并由参赛选手承担一切法律责任。
5. 凡提交的参赛作品一律不予退还,并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对作品拥有使用、展示和传播的权利。全国组委会拥有展演所有音像的广播、电视、信息网络传播权。
2023-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赛项规则(音乐舞蹈类)
国际标准舞单双三
一、范围
1. 组别:小学低年级组(1-2年级)、小学中年级组(3-4年级)、小学高年级组(5-6年级)、中学组(含初中、高中、中专、职高)。
2. 参赛人数:1-3人。
3. 指导教师:1人(可空缺)。
4. 舞种:限拉丁舞、摩登舞。
二、报名
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“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”微信公众号规范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,审核通过后具有参加初赛的资格。
三、赛制
(一)初赛
1. 形式: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指定竞赛平台答题,限1次答题机会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知识累积。
2. 题型:音乐素养基础客观题,包括但不限于音乐理解、音乐感知、音乐听辨、中外音乐史、音乐常识、基础乐理、中国古诗词赏析等。
3. 时长:限时30分钟/组别。
4. 评比
(1)个人参赛:系统自动评分,根据得分进行排名并产生入围复赛的选手,若得分相同,用时少者排名靠前。
(2)2-3人参赛:系统自动评分,取团队成员的平均分为最终得分,根据最终得分进行排名并产生入围复赛的团队,若最终得分相同,团队成员平均用时少者排名靠前。
(二)复赛
1. 形式:入围选手/团队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所在赛区选拔,旨在考察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肢体表现能力。
注:如所在赛区无协办单位,入围选手/团队须通过大赛官网在线提交作品视频。
2. 要求:完整演绎一支国际标准舞,动作整齐划一,有一定的队形变化和良好的舞台表现力;伴奏音乐、服装、妆容、道具与舞蹈风格相符;舞蹈中心思想积极向上,表现出当代青少年良好的精神风貌;限时3分钟以内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复赛奖项及入围全国决赛的选手/团队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技术呈现 |
舞蹈技巧、动作准确性、风格准确性。 |
30.0分 |
音乐理解 |
节奏感、韵律感、伴奏音乐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25.0分 |
艺术表现 |
通过面部表情、肢体语言及眼神感染力表达舞蹈情感、故事、主题的能力。 |
20.0分 |
舞蹈编排 |
主题鲜明、编排完整、构思巧妙、创意新颖。 |
10.0分 |
创新表达 |
个性表达、动作设计。 |
10.0分 |
服装形象 |
服装、化妆及整体形象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5.0分 |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。
(三)全国决赛
1. 形式:现场完整演绎一支国际标准舞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。
2. 伴奏:在线回执时须一并提交MP3或WAV格式的参赛作品伴奏音频。
3. 时长:限时3分钟以内。
4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全国决赛奖项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技术呈现 |
舞蹈技巧、动作准确性、风格准确性。 |
30.0分 |
音乐理解 |
节奏感、韵律感、伴奏音乐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25.0分 |
艺术表现 |
通过面部表情、肢体语言及眼神感染力表达舞蹈情感、故事、主题的能力。 |
20.0分 |
舞蹈编排 |
主题鲜明、编排完整、构思巧妙、创意新颖。 |
10.0分 |
创新表达 |
个性表达、动作设计。 |
10.0分 |
服装形象 |
服装、化妆及整体形象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5.0分 |
注:团队准备完毕后,评委示意“开始”即计时,超时叫停但不扣分,最后得分取评委打出的平均分。 |
5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。
四、其他
1. 每人限参加1个赛项、1个团队,严禁重复、虚假报名。
2. 参赛组别确定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(教委、教育厅、教育局)认定的选手所属学段为准。
3. 参赛选手可同校组队参赛,亦可地级市内跨校组队参赛;不得跨组别参赛,不得跨省、跨地级市组队报名参赛。
4. 参赛作品须未公开发表过,如涉及抄袭、侵权,将取消作品评比资格并由参赛选手承担一切法律责任。
5. 凡提交的参赛作品一律不予退还,并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对作品拥有使用、展示和传播的权利。全国组委会拥有展演所有音像的广播、电视、信息网络传播权。
2023-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赛项规则(音乐舞蹈类)
芭蕾舞单双三
一、范围
1. 组别:小学低年级组(1-2年级)、小学中年级组(3-4年级)、小学高年级组(5-6年级)、中学组(含初中、高中、中专、职高)。
2. 参赛人数:1-3人。
3. 指导教师:1人(可空缺)。
4. 舞种:限芭蕾舞。
二、报名
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“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”微信公众号规范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,审核通过后具有参加初赛的资格。
三、赛制
(一)初赛
1. 形式: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指定竞赛平台答题,限1次答题机会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知识累积。
2. 题型:音乐素养基础客观题,包括但不限于音乐理解、音乐感知、音乐听辨、中外音乐史、音乐常识、基础乐理、中国古诗词赏析等。
3. 时长:限时30分钟/组别。
4. 评比
(1)个人参赛:系统自动评分,根据得分进行排名并产生入围复赛的选手,若得分相同,用时少者排名靠前。
(2)2-3人参赛:系统自动评分,取团队成员的平均分为最终得分,根据最终得分进行排名并产生入围复赛的团队,若最终得分相同,团队成员平均用时少者排名靠前。
(二)复赛
1. 形式:入围选手/团队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所在赛区选拔,旨在考察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肢体表现能力。
注:如所在赛区无协办单位,入围选手/团队须通过大赛官网在线提交作品视频。
2. 要求:完整演绎一支芭蕾舞,动作整齐划一,有一定的队形变化和良好的舞台表现力;伴奏音乐、服装、妆容、道具与舞蹈风格相符;舞蹈中心思想积极向上,表现出当代青少年良好的精神风貌;限时3分钟以内。
3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复赛奖项及入围全国决赛的选手/团队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技术呈现 |
舞蹈技巧、动作准确性、风格准确性。 |
30.0分 |
音乐理解 |
节奏感、韵律感、伴奏音乐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25.0分 |
艺术表现 |
通过面部表情、肢体语言及眼神感染力表达舞蹈情感、故事、主题的能力。 |
20.0分 |
舞蹈编排 |
主题鲜明、编排完整、构思巧妙、创意新颖。 |
10.0分 |
创新表达 |
个性表达、动作设计。 |
10.0分 |
服装形象 |
服装、化妆及整体形象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5.0分 |
4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。
(三)全国决赛
1. 形式:现场完整演绎一支芭蕾舞,旨在考查参赛选手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。
2. 伴奏:在线回执时须一并提交MP3或WAV格式的参赛作品伴奏音频。
3. 时长:限时3分钟以内。
4. 评比:根据得分进行同组别排名产生全国决赛奖项。
评分项目 |
评分参考 |
单项满分 |
技术呈现 |
舞蹈技巧、动作准确性、风格准确性。 |
30.0分 |
音乐理解 |
节奏感、韵律感、伴奏音乐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25.0分 |
艺术表现 |
通过面部表情、肢体语言及眼神感染力表达舞蹈情感、故事、主题的能力。 |
20.0分 |
舞蹈编排 |
主题鲜明、编排完整、构思巧妙、创意新颖。 |
10.0分 |
创新表达 |
个性表达、动作设计。 |
10.0分 |
服装形象 |
服装、化妆及整体形象与舞蹈风格相符。 |
5.0分 |
注:团队准备完毕后,评委示意“开始”即计时,超时叫停但不扣分,最后得分取评委打出的平均分。 |
5. 奖项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。
四、其他
1. 每人限参加1个赛项、1个团队,严禁重复、虚假报名。
2. 参赛组别确定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(教委、教育厅、教育局)认定的选手所属学段为准。
3. 参赛选手可同校组队参赛,亦可地级市内跨校组队参赛;不得跨组别参赛,不得跨省、跨地级市组队报名参赛。
4. 参赛作品须未公开发表过,如涉及抄袭、侵权,将取消作品评比资格并由参赛选手承担一切法律责任。
5. 凡提交的参赛作品一律不予退还,并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对作品拥有使用、展示和传播的权利。全国组委会拥有展演所有音像的广播、电视、信息网络传播权。
主办单位:中国音乐文学学会
联系电话:010-87663791(请在工作日9:00-17:00致电)
邮 箱:zwh@qgmlc.com
扫码关注公众号
青音赛APP
仅支持安卓手机
©2022−2025 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 京ICP备19054489号-2
010-87663791